事件年份
您现在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大事记
大事记(1960年)
2月10日 外贸部在全国对外贸易系统人事工作北京会议上,决定在上海创办一所对外贸易学院。建国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是上海作为重要口岸之一,担负当时全国出口总值约三分之一,但外贸干部的质量和数量都远远不能适应外贸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央指示的精神,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力求在短期内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外贸干部。这是创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最初动机。
3月3日 上海市对外贸易局党委向中共上海市委财政贸易工作部报告,拟在外贸子弟中学的基础上筹建外贸中学,作为上海外贸学院预科。经市委教卫部同意,在常熟路外贸子弟中学增挂“上海外贸学院预科”校牌。
3月10日 上海市外贸局党委召开上海外贸学院筹建工作会议,在有上海外国语学院外贸外语系和上海外贸子弟中学参加的三家联席会议上,决定成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筹建小组。由谭守贵、金兴祖、周启贤、张方季、王念祖、朱成和、傅学强(以上人员均为外贸局)、周丕炎(外语学院)、严鼎一(外贸子弟中学)等9人组成。谭守贵为组长、金兴祖、周启贤为副组长;张方季为办公室主任。
3月 上海市外贸局齐维礼局长、吴锦章副局长、杨堤副书记会同市建委张苏平主任,赴实地勘察征地,选定古北路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院址。
9月21日 据统计,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共有师生员工1009人。其中本科学生598人(内接收上海外国语学院外贸外语系404人,当年招收新生194人);预科学生200人;教职员工211人(本科教学人员94人,教辅人员9人,行政人员65人,勤杂人员12人;预科教学人员16人,行政人员10人,勤杂人员5人)。
10月10日 中共上海市教委教卫批文同意在上海外语学院外贸外语系的基础上成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公章同时启用。
11月14日 上海市高教局根据市委教卫批文,同意将上海外语学院外贸外语系正式并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大事记(1961年)
11月11日 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安排新学年工作必须注意劳逸结合”通知精神,作如下规定:课堂教学每周不超过22-23小时;学生学习时间每周不超过54小时。教师集体活动每周不超过三个下午(含政治学习、集体备课、讨论教材等)。课余时间自行安排。
大事记(1962年)
4月19日 市外贸局党委发文同意成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由谭守贵任书记。市外贸局党委以同一文号转发市委批复:谭守贵任院长。
4月26日 根据中央教育部和外贸部的意见,市外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学院保留,适当压缩,停办预科,保证本科。在校学生保持在600—700人。上海市委研究的意见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发展有困难,将来有用处,可以维持原状。”
5月 中央文教会议以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停办已基本确定。停办后,将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
6月30日 学院以(62)沪贸院字第41号文,致函市高教局,文中提到国家已决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撤销建制,合并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拟从8月起,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崇明生产队交与高教崇明畜牧场统一领导管理。
7月9日 市外贸局报告上海市委财贸政治部:“上海外贸学院列为停办单位……本科部分已与上海外国语学院进行了研究,并就合并成立外贸系等问题双方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为妥善安排预科师生的工作与学习,由市高教局提议,市财政局研究,预科全部并入上海财政金融学校。
7月17日 根据统计,学院在撤销前夕共有师生员工1144人。其中本科学生525人,预科学生304人。本预科教职员工315人。师生员工中党员250人(未含海关学校党员13人),其中学生党员173人,教职员工党员77人。学院党委下设2个总支,3个直属教工支部,总支下各设分支部2个,学生支部7个。
7月28日 党委书记、院长谭守贵在学生毕业典礼上正式宣布: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停办,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
8月4日 市高教局发文批复关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本科各专业调整、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的问题:“你院报告中所提意见,经研究后原则上同意,即可着手进行。上海外贸学院本科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后,教学安排及行政管理等工作,均由上海外国语学院统一领导。”
12月12日 上海市高教局和上海市外贸局发文正式下达指示:“根据国务院指示,同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正式撤销。自批准之日起停止对外办公。”三年经济困难期间,党和国家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而对于教育来说,主要是对发展规模和速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其中心是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之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正式停办。学校从1960年3月10日成立筹建班子起,至1962年12月12日正式批准撤销止,历时2年9个月零2天。
大事记(1964年)
4月 外贸部领导提出恢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意见,上海市外贸局党委指派专人赴京研究、请示复校有关事宜。这是由于一九六三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全面好转的局面,一九六四年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贸易工作也有了较大发展,外贸任务也随之增加。外贸学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第一次复校的。
5月 外贸部电话通知上海市外贸局:“恢复上海市对外贸易学院,教育部已原则同意,现正报请国务院审批中。”
5月22日 外贸部副部长江明专程来沪部署、指导复校工作,上海市人委文教办公室主任陈琳瑚专门召集财贸、外事办、高教局、上海外国语学院、外贸局负责人开会,交换意见,研究复校工作。江副部长也出席了会议。
6月27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复校。
7月31日 为1964学年度的招生计划数和专业分配情况,书面报告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1)招生200名,其中学院自行录取100名,另由上海外国语学院外贸外语系录取100名,并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编班。(2)上述200名新生,分为外贸经济、英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5个专业。
8月21日 上海市委批复同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的工作由市委教育卫生部管理,行政工作由市高等教育局管理。”并同意:齐维礼兼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院长,谭守贵任党委书记。
9月10日 学院举行复校暨开学典礼。外贸部傅生麟副部长、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杨西光部长、市委财贸政治部李研吾部长、市委文教办公室陈琳瑚主任、市高教局姚力局长等莅临大会现场。党委书记谭守贵作报告,传达了上级对学院性质和归属问题的说明:外贸学院是一所专门培养外贸干部的高等院校;属于中央外贸部和上海市委领导;学生毕业后由外贸部统筹分配。
9月学校正式上课。两系(经济系和外语系)5个专业共有学生393人,其中团员170人。教职工198人,其中团员24人。
大事记(1965年)
6月11日外贸部政治部、组织部(65)贸政宣教字第119号文,批复上海市外贸局:同意上海海关学校党和行政领导关系划归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8月27日 学校向外贸部、市高教局报告本年度招生情况:共录取新生207名,比原计划增加7名。其中男生137名,女生70名;共青团员104名。
12月4日 学校向外贸部劳动工资教育局报告1966年人员编制情况:教职工253名,内含不属固定编制人员19名。其中教师93名,教辅人员32名,政治干部28名,行政干部48名,其余为勤工人员等。
大事记(1972年)
3月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院系要调整”的精神,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属撤销单位,自4月份停办,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
4月—10月 学校奉命撤销,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学生已于1970年秋分配完毕,教职员工308人的安排是退休3人,支援其他文教战线10人,战高温22人,去“四个面向”6人,调往外地3人,其余264人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校舍、车辆、教学设备、家具图书、电化和体育设施等,包括汾阳路海关学校房屋,各种固定资产,由市教育局统一调配,陆续无偿移交或调拨给有关单位。至此,全校教职工已被全部解散,校产也被悉数分光、送光。“文革”十年动乱给学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最终直接导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第二次被撤销。
大事记(1978年)
6 月14日 外贸部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指定上海市外贸局党委书记、局长贾振之负责筹备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恢复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外贸易事业因此开始出现了转机,教育事业也获得了新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也再次得以复校,但这是在时隔六年之后。无论是原教职工还是图书物资、设备家具都无法调回。因此,名曰恢复,实为重建。
10月30日上海市委沪委(1978)60号文批转市教卫办公室《关于扩大高校招生名额的请示报告》,指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提前招生,以适应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和满足广大考生的要求,并报经外贸部同意。
11月上旬 在边筹备边招生过程中,成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筹备处,贾振之兼任主要负责人,尚秀义任负责人。同时,印发《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招生简章》,本年暂招英语、日语两个专业学生。
11月17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筹备处”印章正式启用。
大事记(1979年)
1月15日 举行庆祝上海外贸学院复校暨开学典礼,上海市教卫办公室、财贸办公室、外事办公室、高教局、外贸局等单位的领导同志以及兄弟院校、海关、外贸专业公司及其他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和代表共30多人出席了大会。外贸局党委书记、局长兼学院筹备处主要负责人贾振之受外贸部的委托作了重要讲话。教卫办主任刘芳、财贸办副主任孙更舵也先后作了发言。
3月15日 党总支扩大会议上宣布,经上级批准,成立外贸经济系,杨立平调任系负责人。
8月3 日 校务会议上传达市外贸局党委对系和教学计划的意见:(一)外贸外语系和外贸经济系的名称比较确切;(二)外语课与业务课的比例要达到“外语过关”、”掌握外贸业务”要求;(三)两个系学生的比例,外贸外语系占40%,外贸经济系占60%为宜。
8月18日 外贸部向国务院打补充请示报告,要求尽早正式批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复校。
8月21日 市外贸局批复,同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设置外贸外语系和外贸经济系,1978级14个班分为外贸外语系6个班,外贸经济系8个班。
9月29日 召开党员21级以上干部和党外科长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国务院批转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关于京津沪三市出口工作座谈会纪要》的报告,文内提到“要恢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积极培养外贸人才,这是发展对外贸易事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11月24日 外贸部再次向国务院打补充报告,陈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当前遇到的困难,要求早日正式批准复校。由于国务院一直没有下达批准复校文件,财政部不拨经费,而市财政局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属于外贸部领导也不给经费。这不仅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引起了师生员工情绪不稳定。
大事记(1980年)
2月1日上海市高教局颁发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印章正式启用。
2月22日 我校第一个现代化的语音室投入使用。
3月 经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我院《外贸教学与研究》创刊出版,暂为不定期刊物,内部发行。
5月8日 教育部(80)教计字192号文通知: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外贸学院恢复。这一决定终于解决了全校师生员工十分关心、盼望已久的大问题,使大家消除了由于过去学校两次下马所带来心理上的阴影,稳定了广大师生情绪,增强了办学信心;也为学校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11月27日 校务会议研究确定10月11日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校庆日,即收到上级正式批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成立文件的日期。
大事记(1981年)
5月26日 肖林同志代表财贸办公室党组来校向部门负责人宣读上海市委沪委(81)发字第83号文,宣布成立中共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委员会和院党政领导名单,由贾振之兼任党委书记、院长。接着党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研究确定先抓建立处室班子、分配教职工宿舍、评定教师职称、做好1981年招生准备工作等四件大事。
9月16日 学校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主任贾振之,副主任胡远声、邹博文、裘劭恒,委员汪尧田、严德馨、相重光。这对于学校进行正常的教师职称评审、科研成果审议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12月 从1981年下半年起,上海市外贸局及其所属进出口公司支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师、职工400多人的供给关系陆续从原单位转入学校,至年底结束。
大事记(1982年)
1月15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82)学位字001号通知:国务院批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为首批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
3月10日 经外贸部批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首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成立,由委员12人组成,主席胡远声,副主席裘劭恒、邹博文。
大事记(1983年)
1月26日 隆重举行1982届学生毕业典礼,这是1978年复校以来的首届毕业生,也是1960年建校以来在本校连续学完全部课程的首届毕业生。创办学校23年来,至此才有一届能够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完全学完全部课程的毕业生,这也是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命运多舛的最直接的体现。
7月1日 《上海外贸学院院刊》第一期(创刊号)出版。
9月10日 制订由原来2个系4个专业增改为5个系8个专业的教改方案,即增设企业管理系(企业管理专业、财会专业),国际经济法系(国际经济法专业),国际经济合作系(国际经济合作专业),报请经贸部审批,同时指定专人负责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合作三个专业的筹备工作。这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后对经贸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出的有关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举措,同时也改变了学校过去专业过于单一的局面。
10月5日 首届夜大学(对外贸易专业)举行开学典礼,学生50名,学制三年。
大事记(1984年)
1月 经市财贸办公室批准,《上海外贸学院院刊》作为内部刊物正式出版。
3月19日按经贸部人事教育局转发教育部(84)教计字030号批复:“同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设置国际经济法专业,学制四年;企业管理专业,学制四年。”当年招收新生。
10月9日 教育部(84)教研字044号文批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985年招收首届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
10月24日经贸部(84)外经贸人(4)字997号文批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成立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这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汪尧田、王新奎等多位学术带头人都曾先后担任过该机构负责人。
12月27日 经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批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举办“对外贸易专业(专科)”自学考试。
大事记(1985年)
3月14日经市外经贸委批准,学校成立对外贸易咨询所,经营对外经济贸易有关的经济、法律和会计等咨询业务。这是学校为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开辟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发挥高校的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服务。
5月3日 校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高等教育研究室,隶属于教务处,由俞敦仁、俞杏堂分别兼任正副主任。
12月11日—13日举行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们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28个提案58条意见,讨论通过第二期教职工宿舍的分配原则,选举产生第一届工会委员会,洪刚兼任主席,黄鸣宇(专职)、甘鸿任副主席。
大事记(1986年)
2月18日 学校设立国际经济合作专业,学制四年,从1986年开始招生。
7月11日 市外经贸党委副书记王大志来校宣读经贸部人教局(86)外经人三字第460号文:程远庄同志任党委书记,王钟武同志任院长。
9月6日校党政领导班子研究决定,设立国际经济合作系,任命张骏、陈忠为负责人。同日,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同意总务处、图书馆试行干部聘任制。
12月从本月起,试行简化的教学工作量定额课时计算办法。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暂行条例》的精神,从本学期起,在1986级学生中试行学分制。这是通过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鼓励他们奋发向上而采取的一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大事记(1987年)
1月 总务处试行干部聘任制,采取领导提名、民主选能、个人推荐等方式,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上级批准,发给聘书。第一次受聘的有科长5人,副科长4人。这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并让有能力的人能够脱颖而出,也是学校自1984年以来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重要体现。
4月3日国务院学院委员会批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具有国际贸易和特种用途英语(外贸英语)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4月14日受国务院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的委托,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牵头与上海海关专科学校等单位共同组织的《关贸总协定》上海课题组召开中国与关贸总协定研讨会,会期4天,主要探讨我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席位问题。国务院经济技术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季崇威、市府顾问汪道涵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副市长李肇基、经贸部部长助理沈觉人出席闭幕式并讲话。
8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招收首届财务会计大专生40名,学制2年。
9月1日 根据国家教委有关改革助学金制度的通知,从本学期起,对1986级及以后入学的学生实行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取消助学金。
9月2日举行首届国际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这是复校后的第一批研究生。
12月8日 国家教委批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举办对外贸易函授专科,于1989年开始招生。
12月9 日 《关贸总协定新一轮多边谈判》研讨会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举行,这是根据中澳双方关于关贸总协定援助项目安排的。
大事记(1988年)
3月15日 中青年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会举行成立大会,选出首届理事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王新奎为理事会成员。
6月29日 举行自学考试首届学生毕业典礼。
11月21日美国林肯大学教授萨福德来我校为经法系学生上西方经济理论、货币与银行、交易所等课程,为期20天。这是两校1987年建立校际关系以来的第一次交流。
12月28日 经贸部副部长李岚清来校视察,观看了英语强化班教学,并与外籍教师和学生交谈。
12月 校务会议研究决定1989年扩大对外贸易专业双学位班招生名额,由20人增至40人。这是学校根据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所作出的调整。
大事记(1989年)
3月 经贸部副部长李岚清亲笔来信,慰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辛勤耕耘的教工,勉励同学努力学习,并刊登在学校校报上。
4月初校部颁发“校训”通知,提出“校训”是学校校风的集中体现,反映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严谨、勤奋、团结、创新”八字校训含义是:学术研究、外事活动必须保持严谨作风;教学实践必须发扬坚韧不拔、勤奋务实的精神;教职员工、学生相互之间必须提倡团结协作的风尚;学校建设与改革必须敢于开拓,勇于创新。
6月14日法国巴黎高等管理学院院长马大维来校访问,经双方商谈交流事宜,达成两校在1990年互派学生学习和教师进修的协议。
7月3日 举行首届国际贸易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生和首届财会专业大专生毕业典礼,院长王钟武作了语重心长的讲话,要求大家深刻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精益求精地继续学好业务和外语,并加强组织纪律性。
9月15日 在全市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演讲比赛中,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李敏、胡剑川分别获本科组第一、第二名,他们应日方邀请赴日访问10天。
大事记(1990年)
2月27日 经贸部副部长李岚清在市外经贸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陈立品和部驻沪特派员么惠相的陪同下来校视察,并向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正副教授、政治教师近百人作国内外形势报告。
4月13日 经上海市司法局批准,学校成立“上海国际经济贸易律师事务所第一接待室”,由国际经济法系兼职律师承办涉外及国内各类法律业务。
5月 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函授部增设外贸会计函授专业,学制3年。
8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招收首届对外贸易专业大专生26名,学制二年。
10月11日 学校隆重举行庆祝建校三十周年大会,经贸部副部长赵重德、外经贸党委副书记华业全到会祝贺并讲话。会上宣读了经贸部的贺电、李岚清副部长的贺电、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和顾问汪道涵的题词。
11月10日 经贸部副部长李岚清在市外经贸委副主任王祖康、苗耕书的陪同下来校视察,并向中层以上干部40多人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上海对外贸易学院30周年校庆表示祝贺,并通过大家向全校师生问候。接着阐述当前外经贸的大好形势,同时指示在教学内容中要增加宏观的内容,拓宽知识面,开阔思路。
大事记(1991年)
3月6日 经贸部部长李岚清来校视察,向全体教师和科级以上干部作报告,阐述外贸体制改革和当前外贸形势任务,指出学院要加强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3月15日 校学术委员会开会,决定成立课题、教材、专著三个组。课题组由钱宗起、相重光负责,教材组由董均发、王新奎、程润明负责,专著组由俞杏堂、汪尧田负责。
4月4日 市外经贸委和“关贸总协定”上海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与我国外经贸工作关系》研讨会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召开,会期3天。全国十多个省市外经贸委的代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教授、研究人员等代表共200多人参加。经贸部副部长沈觉人发来电传祝贺。
4月23日 学校编写和拍摄的《外经贸英语函电与谈判》电视教学片,作为中央广播大学电视大学外贸英语单科课程,自今天起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全国播出,全部课程72学时,至1992年2月3日播完。
6月30日由经贸部部长李岚清题名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外经贸教育研究》本月出版,该刊物由高等教育研究室主办,内容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
9月学校举行第一届经贸专业函授生毕业典礼。
大事记(1992年)
3月6日经贸部人教司白敦松处长代表部党组在学校直属部门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宣读部党组外经贸人发(92)39号通知:“任命张贵相同志任中共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书记,免去程远庄同志的党委书记职务;任命封福海同志为上海外贸学院院长,免去其副院长职务,免去王钟武同志的院长职务”;白处长肯定前任领导班子的工作成绩,并向新的领导班子和与会同志提出殷切的希望。
4月16日学校与上海县七宝镇人民政府正式签订购买七宝镇政府大院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的协议,由院长封福海和镇长张贵龙签字。
4月27日 经贸部部长助理李国华一行4人来校视察,新任党委书记张贵相同时到任。李国华在各部门党政负责人会议上代表部领导向全体师生员工表示问候,并肯定学校取得的成绩。她说:“上海外贸学院管理严,学生质量好,特别是在1989年政治风波中保持了学校的稳定,这是党政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12月12日经市外经贸委批准,“上海驻外人员培训中心”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成立,并举行“培训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期学习班开学典礼。该中心由学校和上海海外公司共同管理。
大事记(1993年)
2月24日 学生处正式成立。
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在《上海贸院报》出版100期前夕为校报亲笔题名。
3月10日 外经贸部党组(93)外经贸党人发第17号通知:经部党组研究决定,并征得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同意,增补封福海、卢曾玺、陈忠培、丁家弘四同志为党委委员。在党委书记张贵相同志生病期间,由封福海同志任担任代理党委书记。
5月14日 1991级英语专业学生58人参加全国高校英语专业4级统测(全国共有163所高校参加),取得平均成绩72.62分,由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划为A级,在全国25所A级学校中列为12位。由此,学生外语应用能力比较强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10月6日学校和外经贸部人教司、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作拍摄的《进出口贸易实务》电视教学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外贸单科课程),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开始向全国播出,全部课程共50课时,至1994年1月28日播完。
10月21日外经贸部人事教育劳动司来文通知,经部党组研究决定,并征得上海市委组织部和教卫工委的同意,王新奎同志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
大事记(1994年)
2月25日 经院领导研究决定:原外贸经济系改名为国际贸易一系;原国际经济合作系改名为国际贸易二系;原外贸外语系改名为国际商务外语系;原国际企业管理系改名为国际工商管理系;原成人教育部改名为成人教学中心;原社会科学教学部与体育研究室、汉语教研室合并成立社会科学综合教学部(5月5日改名为基础部);原电教馆与计算中心合并成立电脑电化教学中心。这是我校为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保持和发展学校的特色进行的调整。这次调整为1995年按功能建立二级学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月23日 院长封福海在校级领导会上传达外经贸部副部长李国华的指示:(1)上海、广州外贸学院划归地方已成定局;(2)抓紧时间成立移交小组;(3)做好教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4)做好日常工作;(5)移交前,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照旧。李国华副部长的指示预示着我校作为全国第一所部属院校划归地方领导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7月4日 外经贸部作出重大决定:将上海外贸学院划归上海市管理。外经贸部副部长李国华专程来沪,与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假上海教育会堂分别在上海外贸学院交接工作备忘录上签字。备忘录上明确记载,上海外贸学院于1994年9月日由经贸部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领导,隶属市教育卫生系统。这一重大的变化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我校面临着新的挑战。
9月2日 学校成立公司理财培训中心,教师陈伟利任培训中心主任。此时学校已开始考虑筹备金融专业的课程建设,为具有“金融中心”地位的上海培养人才。
10月12日 市教卫党委书记兼高教局局长郑令德来校宣布:中共上海市委任命皮耐安同志为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新奎主持学校行政工作;免去封福海代理党委书记职务。这是国家高等教育在较大发展的形势下,我校从部属院校转向地方院校以后,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一次重要调整,它在学校今后十二年的改革和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0月24日 市高教局批复,同意我校设置《理财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10月 外经贸部批复,同意我校增设《会计学》、《市场营销学》两个专业。
12月4日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副校长大卫·威尔莫斯一行3人来校,正式签署两校合作办学备忘录。第一阶段的合作项目为:(1)联合培养我校国际贸易专业三、四年级本科生,条件许可时培养研究生;(2)举办专业证书培训班;(3)为澳大利亚经贸人员、学生举办培训班。这次中外办学项目备忘录的成功签署,给今后中外办学道路的拓展作了有益的铺垫。
12月27日 学校召开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讨论并通过《第五期教职工住房分配条例》,同时成立校分房工作小组。副院长王新奎在会议上作《关于学院转制情况和学院发展的中长期打算》的报告。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校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大事记(1995年)
2月25日 主持行政工作的副院长王新奎在中层干部会议上,部署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成立基金办公室;加强校产管理(成立校产管理办公室)和财务实行二级核算及二级管理的四项主要工作。此时学校的工作正朝着高层次办学的方向、新机制的发展方向过渡。
2月 学校决定按照“统一管理、二级核算、定额包干、结余留用”的原则,尽快理顺财务管理机制。学校此举是为了真正达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增收节支、提高效益”的目的,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好的效益。
3月15日 校党委会研究决定筹建五个二级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简称经贸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简称外语学院)、国际经济法学院(简称法学院)、国际金融管理学院(简称金融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并指定负责人分别担任教学行政与党务工作。经贸学院:教学行政由田春华负责,党务工作由潘龙飞负责;外语学院:叶兴国任院长兼党总支书记;法学院:教学行政由周汉民负责,党务工作由朱兆敏负责;金融学院:教学行政由陈伟利负责,党务工作由丁家弘负责;成教学院:教学行政由戴金华负责,党务工作由钱洁负责。这是我校实行按功能定位,组建二级学院的筹建阶段。
9月26日 我校与美国DEC公司合作建立的上海外贸学院贸德申金融管理分院(中外合作项目)举行挂牌仪式,并开始向社会招生。美国DEC公司董事长吕国台先生前来参加成立仪式。来宾有法国外贸银行、日本兴业银行、日本第一劝业银行、比利时通用银行、美国美洲银行的行长(首席)代表等。贸德申金融管理分院创办八年,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取得了不同的学历证书,并为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积累了很好的办学经验(2003年因金融管理学院整体搬迁松江而停办)。
9月 我校完成今后五年学科建设规划(1996年—2000年)。此规划分9个部分。规划的目标是:到2000年将建设成为专业设置齐全、有相当规模、包含经、商、文、法四大门类的经贸类大学,确立学校在国内经贸类院校中的一流地位。
9月 我校与RMIT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国际贸易教育和培训合作项目开始试运行:RMIT大学商学院选派两位教师为我校国际贸易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国际贸易专业两门课程。双方在教学质量、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10月20日 在第三届上海科学技术博览会上,全市10个系统约90个展团围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为主题展示各自的科研成果。我校参展的四项软科学成果是:“决策咨询成果”、“关贸总协定研究成果”、“进出口贸易强化训练”、“外经贸英语函电谈判和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电视片”。
10月11日 我校建校35周年庆祝日。上海市副市长沙麟到会并讲话。市府秘书长、外经贸委主任朱晓明、中共长宁区委书记茅明贵、区长姜樑以及外经贸部特派员等领导到会祝贺。同时还收到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市委书记黄菊、市长徐匡迪、副市长谢丽娟发来的贺电。会上,皮耐安书记、王新奎副校长讲话。党委书记皮耐安代表校党委宣读5个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的任命,常务副校长王新奎向各二级学院授予铜牌,宣布了国际经贸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国际经济法学院、国际金融管理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的正式成立。我校按功能定位组建的二级学院起步运作。
11月下旬 美国加州西谷——米慎社区大学总校长Rose Y.Tseng和新加坡京华投资管理公司总裁余嘉培先生来校。副院长王新奎与余嘉培先生签署了中外合作建立上海外贸学院加州英语和商务学院的协议书。新加坡京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投入人民币100万元,作为加州学院的启动资金。筹建中的加州学院将引进美国加州社区大学的英语训练课程和特定的职业训练课程,培养有相当英语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外贸合格人才,适应上海“一个中心、三个龙头”功能的需要。
11月下旬 经上海市教委同意,我校增设“国际金融”和“投资经济”两个本科专业,学制四年,1996年起招生。
12月28日 市教卫党委书记王荣华来校宣布市政府任命:王新奎任院长,卢曾玺、陈元龙、王兴孙、周汉民任副院长,组成学校新一届的行政领导班子。行政领导班子的整体换届体现了我校干部队伍的“四化”。王新奎院长为两天后的《上海贸院报》新年献辞,题目为“迎接新的挑战”。
大事记(1996年)
2月 学校确定96年工作指导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领会、全面落实《教育法》和《教育发展纲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做好学校各项工作。工作重点:落实学科建设规划;做好学分制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后勤管理制度改革的探索。
4月 我校4个项目被列为市高校文科研究重点课题:(1)论文:《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王兴孙);(2)著作:《我国票据法及各国票据法比较研究》(徐小薇);(3)论文:《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依据和途径》(李邦君);(4)论文:我国政府采购立法研究》(朱兆敏)。
5月24日 我校召开首届党员大会,党委书记皮耐安教授作了《行动起来,为创建一流的经贸大学,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而奋斗》的工作报告。皮耐安书记在报告中阐述了“九五”期间我校加快发展的三大举措:(1)集中全力搞好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2)加快校内新机制的建立;(3)积极稳妥地扩大办学空间。并强调了在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即正确处理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大的关系,以内涵建设为主;在内涵的发展中,坚持以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陈元龙同志代表校纪委作工作报告。大会审议了党委工作报告与纪委工作报告,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会与纪律检查委员会。
新一届党委委员:皮耐安、卢曾玺、殷大发、陈元龙、王兴孙。皮耐安任党委书记;新一届纪委委员:陈元龙(兼)、毛丽珍、姚全法、叶兴国、潘龙飞。陈元龙任纪委书记。
6月 获国家财政部和世界银行的批准,法学院向世界银行设立的中国经济法律技术援助项目信贷基金申请长期低息贷款50万美元,拟建立“中国华东地区国际经济法培训中心”。法学院制定短、中、长期培训计划,对华东六省一市的律师、大中型企业和进出口公司的厂长经理进行培训。“中心”为培养既懂外语、又懂国际贸易、更懂法律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为在上海建立国际经济法一流人才的培训基地做贡献。
7月16日 “中国华东地区国际经济法培训中心”正式成立,副校长周汉民教授任“中心”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漆世贵、市政法委秘书长史德保为培训中心揭牌。
8月26日 为期三天的校党委扩大会议在嘉定上海汽车活动中心举行。会议明确了面向市场、校企结合、内引外联、以学养学的办学思路;研讨了学校长期战略定位、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有关学校发展的全局问题。归纳出下半年“一个落实、两个试点、三个探索”的工作思路:即落实学科发展规划;实行学分制试点和进一步推进中外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学试点;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管理改革的探索。
8月 上海东方服装集团进出口公司出资20万人民币,在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设立“东方奖”教育基金,并举行首届颁奖仪式。奖学金的建立既加强了校企联合,又激发了广大教师为外经贸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积极性。
9月12日 96级新生实行学分绩点制试点,各专业的学生首次在选课中心进行上机自主选课。学校学分制网络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学习机制,也为教师的教学质量形成了竞争的趋势。
9月 市教委批准我校与美国加州西谷——米慎社区大学和新加坡京华投资管理公司合作建立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加州英语和商务学院”,该学院隶属学校的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将开展英语、商务英语、现代办公管理、电脑会计学、电脑图象设计及应用专业的成人教育。
10月13—16日 我校主办全国高校第二届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的40多所高校的60多人参加此次会议。校长王新奎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研讨会有助于加强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提高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有助于培养造就跨世纪的高层次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11月22日 校第三次教代会、第四次工代会召开。大会审议了校长王新奎作的《团结一致、努力奋进,为把我校建成一流的外经贸大学而奋斗》的报告。在工作报告中王新奎校长代表领导班子提出,学校正在积极进行拓展办学空间的探索、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战略构想的探索。
经市教委批准,我校法学(一级学科)和国际经济法(二级学科)为新增的硕士学位点。
大事记(1997年)
1月3日 我校年初的第一次中心组成员学习会在古北校区电教馆217室举行。全体成员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联系我校实际,对校党政领导就当时情况下提出的“外求发展,内抓管理”的方针,取得了共识。
2月21日 学校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布置新学期工作。校长王新奎提出了1997年工作思路,进一步强调“内抓管理,外求发展”的治校方针。会后全校师生增加了凝聚力,增强了实现跳跃式发展的信心,以新的姿态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
2月28日 上海市教委和我校共同创建的“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市教委主任郑令德、副主任张伟江、市外经贸党委副书记赵效定等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副校长王兴孙为该“中心”主任。“中心”向校内学生开创实习项目,它也是国内首家经贸类专业实习公共服务基地。
3月5日 我校在97华东出口商品交易会设摊,对外宣传学校改革新成果;提供培训、进出口代理、国际商事诉讼、同声翻译等方面服务;宣传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同时了解外经贸企业的需求,寻求学校深入教育改革新的切入点。学院的摊位成了华交会热点之一。
3月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商定的国际贸易教育与培训正式运作:来自6个专业的40多名95级本科生将用两年的时间辅修完16门课程,成绩合格者,RMIT承认学分,发给证书;同时我校不断派遣教师前往该校学习进修,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月 经上海市教委批准,我校与RMIT大学合作开设三年制国际贸易专业(专科)。该专业于1997年秋在全国全日制高校统一考试中招收38名学生,学生毕业时,可获得我校国际贸易大专毕业证书和RMIT大学国际贸易Advanced Diploma证书。同年9月,向社会公开招收50名学生攻读RMIT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证书。我校与RMIT大学的合作已日趋成熟。
9月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公布了1995年上半年开始的对福建、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19所高等院校及5个研究院(所)198个硕士点的评估结果。我校国际贸易和专门用途外语两个专业硕士点通过了此次评估,其中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点被评为A级,分数91分,名列高校同等专业参评之首。
12月16日 为进一步发展我校与RMIT大学合作关系,校长王新奎与RMIT大学副校长大卫·威尔莫斯在两校教育合作协议书上签字。根据合作协议书,两校商定在上海建立合作办学机构。
12月26日—27日 学校召开第三届教代会暨第四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全体代表听取校长王新奎关于教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的报告,分组讨论了教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改革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审议并通过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997年教职工住房补贴实施方案》。党委书记皮耐安代表校党委作了重要讲话。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实施方案》符合上海市住房改革的方向,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实施方案》的实行,逐步改善了教职工的住房条件,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对稳定教职工队伍起到很大作用。
12月 国际商务实习中心祝卫副教授的《进出口业务模拟操作》获199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我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工作初露端倪。
大事记(1998年)
3月 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选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和我校为设立美迈斯奖学金的学校。美迈斯奖学金是为了奖励品学兼优的法学专业学生,培养优秀的中国法律人才。
3月 党委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党总支、直属支部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并结合“想贸院特色、议贸院特色、创贸院特色”的大讨论,积极撰文,建言献策。通过大讨论,凝练出外贸学院的特色,向着“特色学校”迈进。
4月 我校和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引进20门专业课程,学生毕业后发两校文凭,由我校发学位证书。
5月14日 首届美迈斯法学奖学金颁奖大会在太平洋大饭店举行,我校研究生臧广生获一等奖,本科生叶海涛、王菊获二等奖。
5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澳曼特国际商学院( SIEF—RMIT )。澳曼特国际商学院由我校与RMIT大学合作建立,并附属于我校的中外合作二级学院,开展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设立三年制国际贸易专业(专科),引进RMIT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采用全英语教学,列入国家招生计划。
7月7日 —10日校党政领导在苏州东山白沙宾馆召开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民主党派代表40多人参加的扩大会议。会议议题是:在中央和上海市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我校如何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新的办学特色,推动学校发展。
8月 我校三个研究生招生专业分别对应调整为:国际贸易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这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研究生招生专业的重新调整,使其更系统化、规范化。
8月 经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新增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硕士学位点,从1999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
9月22日 中外合作二级学院——澳曼特国际商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
10月10日 —11日校党委在江苏昆山巴城召开会议,明确了“建设一所培养从事涉外经贸、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商科类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加强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规格;还专题研究我校的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形成会议纪要。
10月20日 我校与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联合举办的本科金融、理财专业举行开学典礼,这是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第一个本科项目。经上海市教委批准,纳入招生计划,招收学生86名。
10月20日 校心理咨询中心成立大会召开,校领导皮耐安、陈元龙、夏斯云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陈元龙副书记宣布“中心”人员名单和特聘心理咨询员、兼职咨询员名单。皮耐安书记为“中心”揭牌,并作重要讲话。专职咨询师孙新兰博士介绍“中心”筹备经过、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中心”将以危机干预、心理咨询接待、心理健康讲座等方面为学生服务。
10月 经上海市教委批准,我校自96级起为广大学生开设实践性教育环节的“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实习”必修课,学期末安排测试,合格者获得市教委和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联合颁发的证书。“中心”采取“以专题业务讲座为基础,以上机操作为途径,以贸易实践模拟为补充”的教学法,真正显示实践性教学的特色。
11月 “研究生秉烛基金”奖学金首次颁奖仪式举行。基金的资助单位上海浦东外国企业服务公司总经理到会颁奖。29名优秀学生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奖项。
11月10日 市教委下发文件:同意我校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6所高校之一。学校后勤部门将通过“托、转、改”的方式进入市场化运作。
11月 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迈出第一步:校园和其他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工作由园菱保洁公司承包服务。每年承包总经费为12.56万元。
12月31日 我校隆重举行后勤服务主体委托管理的协议签约仪式。学校法人代表王新奎校长与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林炳华董事长在托管协议书上签字。这标志着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式启动,这是一次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改革。
大事记(1999年)
1月5日 学校召开99级本科专业课程模拟设计工作会议,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和14个学科建设课题组负责人参加。校领导皮耐安、王新奎、王兴孙分别讲话,强调这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基础,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统一认识,使课程模块设计达到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的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3月2日 学校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党委书记皮耐安作重要讲话,他强调了当年要抓好的三项工作:(1)抓住机遇,为上海“三个中心”服务,立足学校独立发展,进一步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2)定岗、定职、定人、定报酬,推动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3)机关、教辅部门改革竞争上岗,提高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向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提出具体要求。全体党员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和想法。
4月2日 北京市教委秘书长杜松彭率领由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副校长组成的北京市教育考察团来校考察,校领导皮耐安、王新奎、高桂花按考察团的要求介绍了情况,同时逐一回答了考察团的提问。
4月12日 教育部副部长张宝庆在上海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约见我校领导,聆听校长王新奎、副校长高桂花对学校各项改革的汇报。他说,外贸学院改革的步子是大的,思想新,很开拓。市教委副主任薛沛建在座。
同日 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撤销电脑电化教育中心,建立信息中心,下设计算机教研室、软件开发中心、网管中心和教学技术服务中心。
9月8日 学校举行“阿蔡面馆”上海外贸学院分店,上海教育超市上海外贸学院分店的开张仪式。这是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又一成果。
11月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教育部长陈至立、市委副书记龚学平的陪同下来校视察。校领导皮耐安、王新奎代表全校师生表示热烈欢迎。领导们考察了“阿蔡面馆”外贸学院分店,了解了面店饭菜的质量、数量和价格,赞赏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这一新生事物。
11月2日 来沪参加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山东、海南、宁夏、甘肃、福建等省市自治区代表70余人来我校参观校园、“阿蔡面馆”外贸分院、学生食堂等处。我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11月4—12日 应校澳曼特国际商学院的合作方澳大利亚RMIT大学校长David Binland的邀请,校长王新奎赴该校进行工作访问。两校校长达成协议并正式签约,开展运输与物流管理本科合作教育。这标志着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11月18日 美国众达国际法律事务所在上海成立办事处,首席合伙人派特里克·麦克坦为上海外贸学院设立法学奖学金,每学年提供15000元,奖励一名成绩出众的法学院学生。
12月10日—11日 学校召开处以上中层干部会议,党委书记皮耐安、校长王新奎就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作了动员。提出了“强化岗位,淡化身份”、“变身份管理为目标管理”的方针,形成以竞争上岗为主要特色的聘任制。
12月14日 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与RMIT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专业。自2000年起,我校招收的经济学(国际运输与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上海外贸学院的经济学学士学位和RMIT大学商科(运输与物流管理)学士学位。
同日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张仁贤率领第15期高校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32人(全国29所高校领导)来校参观考察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
12月30日 学校召开上海外贸学院三届三次教代会暨四届三次工代会。代表们听取了校长王新奎所作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迎接新世纪》的报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设立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和调整教师课时津贴标准的工作纲要》和《关于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改革的工作纲要》。学校通过淡化身份、强化岗位,实现了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通过聘用合同制,实现了行政任用关系向合同聘用关系的转变;通过按岗取酬,形成了岗位津贴的多层次结构的分配机制。通过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
大事记(2000年)
1月18日 按照教代会通过的《关于我校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改革的工作纲要》,校机关部门率先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校党政领导与15位部门负责人签定了“部门负责人上岗聘用合同”。这一举措为学校今后人事制度的改革开了先河。
2月17日 在我校的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五项重点工作:(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正式开通校园网;(3)推进特色学科建设,着重建设物流学科;(4)加强外语教学改革,建立学校语言中心;(5)教材、课程建设专项启动。
3月7日 我校科研处长的岗位经过推荐报名、资格审查之后,温耀庆等三位候选人正式进行公开面试答辩,经组织考察以后择优录取。这是我校首次公开竞聘部门负责人。我校《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干部、职工聘任上岗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实施。
3月10日 因我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首次在四个专业二级学院设专业主任。受聘的第一任12位专业主任从王新奎校长手中接过聘书。
3月28日 校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上海外贸学院松江校区筹建组,王新奎担任组长、副组长由高桂花担任。
3月30日 学校召开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动员会,为期三个月的处级干部“三讲”教育正式启动,党委书记皮耐安作动员报告,市教委“三讲”教育巡视组徐豫龙作重要讲话。
5月1日 学校加大后勤社会化力度,将后勤从托管方式改为并入方式,成立了上海高校服务中心下属的“上海外贸学院后勤服务中心”。校后勤服务中心“以岗定责、以责定薪、以绩定奖”的工资改革方案正式启动,后勤管理者与职工的报酬由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三部分组成,各级部门负责人实行风险责任制。
5月16日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我校视听中心建成。视听中心分听力室和视听室两部分,配置多媒体电脑和语言复读机。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元龙、副校长王兴孙为视听中心揭牌。视听中心的建立,为学校今后建立语言中心奠定良好的基础。
6月15日 学校召开校级领导班子总结会,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市巡视组的全体同志、校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总结会。皮耐安书记对“三讲”教育作基本评价,并谈了今后的整改方案。
8月26日 在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市教委决定在松江筹建大学城,学校抓住了机遇,决定筹建松江新校区。上午10点在松江大学城上海外贸学院地块打下了新校区的第一桩,松江新校区占地面积近700亩,18幢教育用房,十余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8月23—30日 校级党政领导在古北校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围绕建设松江新校区的主题,探讨学校发展中的改革举措与实施办法,初步形成新校区的建设方案,化解当前办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制定相应的措施。
9月1日 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党委书记皮耐安、校长王新奎从分析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入手,提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要处理好建设松江新校区的投入和学校进一步深化改革中所需要财力的矛盾;处理好学校的快速扩张和教学质量的矛盾。要求中层干部在工作中加强全局观、树立长期观,提高周密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高质量的管理水平。
10月11日 我校隆重举行40周年庆典活动,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市长徐匡迪、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副市长周慕尧、市教委主任张伟江为我校40周校庆题词。市人大副主任胡正昌、副市长周慕尧出席了庆祝大会并致贺词,市教委主任张伟江在发言中给予我校高度评价。王新奎校长作重要讲话,皮耐安书记主持了大会。
11月3日 我校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市教育党委书记王荣华致开幕词。党委书记皮耐安作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为创建国际化的、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商科大学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为松江新校区的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大会统一了思想,对动员全校教职工进行新的创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陈元龙代表纪委作工作报告。110名代表选举产生了由皮耐安、夏斯云、陈元龙、王兴孙、高桂花、叶兴国、陈伟利等7人组成的新一届党委,由夏斯云、张秀凤、金道明、陈洁、姚全法等5人组成的新一届纪委。
市教委批准我校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合作举办计划外国际商务英语(EIB)专业的教育项目,并颁发了非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这是我校第三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大事记(2001年)
1月17—19日 我校在常州召开二级学院、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在扩大办学规模,建设松江新校区的过程中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归纳了如何保证生源质量、师资补充和深化教育改革、保证和拓展财源、松江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成本、分配制度改革(松江待遇)、交通等六个方面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会同志在讨论中都发表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2月15日 王兴孙副校长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新学期的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修订与审定;二是学分制改革方案的修订与审定;三是从2000名新生入学的立足点来考虑松江校区教学准备工作整体方案的制定。
2月15日 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校长王新奎强调全体中层干部应统一思想,关注松江校区的建设,确保2001年2000名新生的准时入学,党委书记皮耐安就当前的重点工作进行具体阐述。
4月13—14日 我校召开第四次教代会暨第五次工代会,大会审议并基本通过了校长王新奎的工作报告《振奋精神、开拓前进、积极投身学校的第三次创业》和陈元龙主席的工会工作报告。党委书记皮耐安在闭幕式上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全校要以改革促发展,办学规模继续扩大,财力不断增强,以改革推发展,教学、管理、后勤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以实际行动投入第三次创业。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会委员:陈元龙、张彦、陈晶莹、邹益、沈路、周怀民、金基宁、赵宏明、钱洁、奚瀛如、韩晓梅。工会主席:陈元龙,工会副主席:赵宏明、沈路。
5月12—13日 我校举行教学工作会议,通过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学分制教学管理改进方案》和《2001级教学计划总体框架》等文件。
6月7日 校长王新奎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校长马尔科姆·麦克维卡博士签定了我校与中兰开夏大学进一步合作的协议书,标志着两校的合作办学上了一个新台阶。
6月11日 我校领导皮耐安、王新奎在综合楼808会议室与日本国士馆大学西原春夫理事长、三浦信行校长在交流协议书上签字,双方将在教学、科研方面进行交流合作,特别是对WTO的研究将作重点方向的交流合作。
8月25—27日 我校在无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会议要求干部们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结合实际,思考、探讨学校再发展的问题。校长王新奎谈了第三次创业的背景、今后要抓的工作、落实工作的具体措施等三方面的内容。皮耐安书记作了“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的重要讲话。
9月18日 校党委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党委书记皮耐安通报了中央领导、上海市领导对大学城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并要求全体共产党员认真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加快课程建设、如何做好人才集聚的工作、如何建立人事管理新机制,用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发展。
10月22日 我校王新奎校长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亚洲区总裁威弗雷德·客在古北校区综合楼808室举行了合作协议的签定仪式。今后将进行中国经济发展、WTO与中国入世问题、中国证劵市场发展等一系列经济问题的合作研究与交流。这次协议的签定有助于加强我校与德国的交流;有助于加强入世的研究;对扩大我校的学术影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月 全国学位和研究生发展教育中心对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培养“运输与物流管理”学士工作进行了评估。各项指标在83分以上,特色办学得了90分。
11月 我校中澳合作“运输与物流管理”本科项目通过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专家评审。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以合作项目为主逐渐向国际化推动。
12月11日 我校与维克托多媒体有限公司在龙柏饭店就合作协议举行签字仪式,引进国外多媒体语言训练系统进行英语教学。此系统通过声音、图象等演示可以练习语法、听力理解、词汇阅读、口语交流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个性发展。
松江校区实行后勤社会化,后勤服务全面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优秀企业、公司为我校后勤服务。学校提前两年达到李岚清副总理和国家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上提出的改革目标。
大事记(2002年)
1月5-6日 校党委在古北校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议题是在松江新校区第一学期全面启动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寻找突出的问题,明确2002年的工作要点。领导班子成员分析形势,认为师资力量不足,专业结构需要调整,教学与行政需要进一步改革,要扩大科研,完善后勤社会化,建立新的人事分配制度,作好古北校区的开发,加强学生工作的规范管理等八个方面是当务之急,并确定解决这八项重点工作的原则、方针。
2月3-4日 校党委召开学校中层干部会议,总结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年(2001年)的工作,党委书记皮耐安要求大家在更有挑战性的2002年继续做好工作,并就年初党委扩大会议上确定的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岗位聘用合同制的两项工作做了重点阐述。
5月17日 我校第四届教代会暨第五届工代会在松江新校区语言信息中心会议厅举行。大会听取并审议了王新奎校长作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速实现我校第三次创业的奋斗目标》的工作报告。代表们基本赞成学校的2002-2003年各项改革的思路和原则。会议对我校今后确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提升我校的综合竞争力、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
6月27日 国家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周济在市教委主任张伟江的陪同下,视察松江新校区,王新奎校长向周副部长汇报了我校的教学、管理、后勤、住房及人事制度的改革情况之后,周济副部长说:“你们学校是一所非常有特色的教学型大学。
8月20—25日 我校党政领导在山东日照市举行党委扩大会议,会议认为:学校由小变大的跨越式发展正在实现,接下来是不失时机地将由小变大到由弱变强导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并在如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推进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岗位聘任制;如何加强高质量的骨干队伍建设,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如何稳定扩大学校的财源;如何提高学科水平、学术水平、管理水平等问题作为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加以研讨,并取得共识。
8月29日 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部署新学期的工作,校长王新奎部署了七个方面的工作:(1)继续推行机关干部的岗位聘任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2)制定模拟年薪制,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3)加快学校财务制度的改革;(4)不断提高我校教学水平,加快拓展新专业,教学资源重心投向新专业、新学科;(5)继续调整二级学院的设置格局,使教学机构与专业设置更趋合理;(6)作好工作重心转向松江校区的准备;(7)作好松江新校区的二期工程的收尾工作,并启动二级学院办公楼的三期工程工作。
9月25日 王新奎校长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党委召开的党政负责干部的会议上作了《关于高校发展的正确定位问题》的交流发言,王新奎校长阐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迫使各个学校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定位问题”;“必须改变目前政府用‘一刀切’的标准来引导高校的定位”;“政府应对不同层次的高校设定不同的评判标准,在同一定位层次上展开竞争”三个观点。交流会上发言的还有复旦大学王生洪校长,交通大学王宗光书记,上师大杨德广校长,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9月27日 我校首届阿登纳基金会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古北校区电教馆梯形教室举行,校长王新奎、副校长刘光溪、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驻沪项目主管史迪凡博士参加颁奖会,12位研究生喜获奖学金。首次奖学金的颁发,推动了研究生的研究和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双方的进一步的合作。
9月 我校《国际商务研究》杂志在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10月18日 全国首家WTO研究教育学院在我校成立。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为学院揭牌,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上海市常务副市长蒋以任等有关领导参加了成立大会,校长王新奎教授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WTO研究教育学院为国家培养具有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视野、掌握WTO基本理论、理解WTO体制和运用WTO规则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1月19日 我校“中英商务英语合作研发中心”成立,王新奎校长与中兰开夏大学校长为“中心”揭牌。“中心”的成立旨在进一步加强两校间的研究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显示出我校中外办学项目和重点学科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
11月 为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实行一级财务二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新模式,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我校财务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了在学校财务预算下,各部门设立学校的二级预算点,实行收支两条线的一系列规定。《指导意见》的实施,将会把学校的经费重点转向师资队伍、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
大事记(2003年)
1月23日 党委书记皮耐安在中层干部会议上作《认准目标不动摇,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讲话。他就学校的定位、教学质量的提高、聘任制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管理水平的提高、重心向松江校区的转移工作以及顾全大局形成合力等八个方面问题进行阐述。校长王新奎根据科教兴国、科教兴市的形势,提出必须具备4种理念的工作思路:(1)办学定位的理念;(2)加强人力资源投入的理念;(3)加强管理的理念;(4)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我校各位副书记、副院长也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谈了思路与工作重点。
2月28日 我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党委书记皮耐安、校长王新奎部署五项工作目标。(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2)完善学分制,全面提高本专科、研究生的教学质量;(3)深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4)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新的管理模式;(5)加强党的建设。
5月 我校01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了全国英语四级的统考,据市教委统计,我校的考试成绩排名全市高校榜首,延续了四六级考试在上海市的领先地位。考试结果说明了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引进vector多媒体软件,尝试个性化教育,原来每周14节英语课改成8节);说明学校转型的成功(扩大了规模的万人大学,成绩没有滑坡现象)。
5月 学校制定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部门预算管理实施细则》,首次实行在二级预算编制的基础上编制一级预算。提高了学校预算编制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预算编制的高要求适应了学校“外延扩张,内涵发展”的形势需要。
7月 我校与澳大利亚RMIT大学合作开办的“国际商务专业(本科)”与“物流管理专业(硕士)”两个新的合作项目已经国务院学位办和上海市教委批准设置。“国际商务专业(本科)”项目:澳方课程22门,采用全英语教学。“物流管理专业(硕士)”项目:学制两年半,全业余制,面向在职的物流经营管理人员招生,由澳方和我校教师共同任教。
8月 校部机关、各二级学院全部搬迁松江新校区。标志着学校办学重心已转移,完成了学校规模扩大的历史使命。
8月6日 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上,我校被评为上海市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单位。(我校六年迈出三大步:1998年是市教委系统的精神文明达标单位,2000年是委办级的精神文明单位,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精神文明单位)。
8月20—21日 学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认为学校第三次创业的“由弱到强”为主要目标的第二阶段已经来临。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是当前的首要矛盾。理清了内涵建设的操作思路,准备制定2004——2010年学校发展规划,并做出古北校区功能定位的方案。
8月27日 在我校中心转移到松江新校区的第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王新奎校长谈到新学期主要抓的几件事:制定到2010年的学校总体规划,抓信息化管理,建立传统的和虚拟的两个平台,抓中外合作办学上层次,抓实践性教学环节,抓学校的内涵建设,抓古北校区的发展方案等。
8月29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市长韩正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松江新校区,温总理走进语言信息中心的图书馆阅览室与我校第48期党校学员亲切交谈,勉励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党委书记皮耐安、校长王新奎等校领导代表师生员工向温总理汇报学校办学特色。
10月14日 我校中外办学项目力争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管理国际化,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王新奎校长就如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创造国际化教育环境;中外合作办学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现有成果等方面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八个新闻媒体的采访。八大新闻媒体就我校对教师实行的出国培训计划和程序、学校如何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范围、如何提高办学的层次、如何提高合作办学后的就业率等进行了深度采访。
10月26日 、 30日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技术大学校长Peter mayer一行访问我校,党委书记皮耐安接待了客人,双方就两校会展管理中德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达成共识,举行了合作办学签字仪式。还就教师赴德进修、教材引进和课程设置等具体问题达成了一致。它预示我校又一个中外合作项目的诞生。
国际商务实习中心的“国际贸易模拟”(TMT)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已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多层次和交互式实习项目、独具特色实习教程、亲验式教学软件以及阶梯式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全方位多功能实习基地。
大事记(2004年)
2月15—16日 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了学校以制定和实施《2004——2010年学校发展规划》为纲,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为抓手,尽全力切实解决影响教育质量的突出矛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在正确认识“入流”与“特色”的关系、提高学术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师队伍与干部队伍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2004年主要工作:制定《2004—2010年学校发展规划》;迎接2006年的本科教学评估;按轻重缓急解决教学质量方面的突出问题和通过科研特区抓特色学科建设的工作思路。
2月19日 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党委书记皮耐安作了《加快我校内涵建设》的主题报告。校长王新奎阐述了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并明确当前的两项中心工作:初步制定《2004—2010年发展规划》,为2006年的本科教学评估做准备。
2月26日 党委扩大会研究通过《关于制定2004——2010年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意见》。《指导性意见》分析了我校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发展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工作流程、组织架构和时间节点。
3月 我校申报的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行政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上海市仅有两所高校获得此专业的批准)5个本科新专业已获教育部的批准,今年可以正式向社会招生,并已纳入2004年招生计划。5个新专业增加了学校的专业覆盖面,减少了专业的承载量,显示了办学实力的提高。
6月 考虑到2000级本科生毕业以后,专科生和新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将赴松江就读,古北校区将腾出大量教学设施。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古北校区功能,党委扩大会讨论通过《关于古北校区实施功能开发的指导性意见》。《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古北校区整体功能开发的定位原则、运作机制、统一规划以及分步实施的措施。
6月24日 由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Levco控股有限公司三方联手建立的“卓越制造亚太培训中心”成立。签约仪式在龙柏饭店举行。“中心”将致力于为制造行业、在校学生、其他有志于制造行业的人士提供各类证书培训、研讨会培训、专题培训及学历培训服务,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7月1日 我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大会。皮耐安书记作重要讲话,他回顾了我校在这十年中取得的办学规模扩大;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科建设迈出新步伐;师资队伍渐趋合理;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等七个方面的成效。他说这些成效的取得与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总支、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分不开的。他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继续团结奋斗,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作出新贡献。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鼓舞人心的大会。全体党员表示,再接再励,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校的内涵建设。
7月30 —31日学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重点讨论学校在加强内涵建设中的政策问题。会议认为,为加快学校内涵建设的进程,必须稳定学校的办学规模——在校本科生10000~12000;专业27个左右;研究生500左右。稳定方向——现阶段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2010年后适时地从教育型大学向教育研究型大学转换。持续发展——制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章程》、《2004——2010年学校发展规划》。补充师资队伍——“借”、“引”、“进”办法相结合,解决高层次人才的缺额。管理队伍——眼前的缺口尽快选拔到位,后备队伍培养补充,学术管理系统要加强,强化并落实专家学者作用。要处理好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与办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4——2010年发展规划》基础的六个分规划要尽快制定完成。在1~2年内,使学校学科和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9月2日 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校领导对加强内涵建设的六大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从本学期起至2006年,学校工作要围绕一纲、二目展开。一纲为加强内涵建设,二目为制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4——2010年发展规划》,迎接2006年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
11月27日 2005届毕业生整体推荐会在市锦江小礼堂成功举行。学校将全体毕业生的有关资料统一汇编成册,并配套光盘,供用人单位录用。这是我校将“上海外贸学院人才”品牌积极推向市场的有效创新。
12月13日 学校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来校宣读市委、市府有关上海外贸学院的任免名单:武克敏任上海外贸学院党委书记,免去皮耐安的上海外贸学院党委书记职务。武克敏同日到任。这是我校在加强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主要领导的一次新老交替。
大事记(2005年)
1月8日 、9日我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讨论交流《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4——2010年发展规划》(草案)。这次会议是我校制定实施规划、迎接2006年教学评估以及全面启动内涵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校领导要求与会干部统一思想,在充分解读规划、明确任务的基础上,狠抓落实。
1月23日 我校召开第四届教代会暨第五届工代会第五次会议。王新奎校长代表校领导班子做工作报告。报告分:2004年的工作回顾;当前形势和任务;学校定位;办学理念和目标;加强内涵建设的基本思路;落实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2005年的工作要求和安排等6个方面。武克敏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在我校全面完成外延规模扩大、办学中心转移松江、内涵建设全面起动的形势下召开的。对我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3月8日 学校召开科研工作会议,明确今后5年科研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以WTO研究为重点,形成科研特色;以组织科研团队为抓手,构建学校科研平台;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强化各级学术委员会的功能和作用;并制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术和科学研究管理办法》、《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科研高地建设管理办法》,通过科研促学科和专业发展。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调动了全校教师的积极性,积极组建科研团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形成了重视科研的良好局面。
3月29日 王新奎校长在东方讲坛作《当前高校形势与高校内涵建设》精彩讲座。
4月5日 为强化师资,迎接评估,我校召开了师资工作会议。王新奎校长就学校最近新出台的《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支持教师申请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若干措施的通知》三个文件的起草背景、操作思路和实施中的难点作了详细阐述,并就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了重要讲话。武克敏书记分析了我校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上与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差距,并提出了落实贯彻学校新出台的三个文件的具体步骤。
4月6日 我校学生获由加拿大IVEY商学院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案例分析大赛的一等奖(IVEY商学院隶属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是加拿大顶级的商学院。是继美国哈佛大学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案例制作中心,并以其独特的教学法闻名于世),这是我校多年重视课堂案例教学的成就。
4月15日 我校方松街道贸院居民委员会的揭牌仪式在松江大学园区3期学生公寓举行。我校通过贸院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党员工作站,着力促进“三区”联动,探索“机制育人”、“文化育人”、“合力育人”的教育方式。这是新形势下,顺应时代要求构建的新型教育模式。
4月23日 我校成立全国首家学位后培训基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位后培训基地。严隽琪副市长出席仪式,并为培训基地揭牌。我校学位后培训基地是为学生职业发展创建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学历、学位教育和职业发展培训的培养链,增加就业竞争力。培训基地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强化学生的学位后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培训基地还开展国际认可的或国际合作的面向中高级人才需求的各类学位后或职前专业证书培训,以适应现代服务业的需要。
5月17日 我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动员大会暨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工作会议。王新奎校长提出举校一致,把学校的重心全面转移到迎评促建工作上,评估是社会、教育部对我校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对我校是一种促进。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我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7月5日 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隆重召开,党委书记武克敏作动员报告,科教党委第九督导组组长毛杏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党委副书记夏斯云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体党员教职工、党员学生、离退休党员共800人,还特邀了民主党派支部负责同志和党外中层干部。
8月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校党员师生认真反复讨论,凝练出适合我校的党员校级领导干部、党员中层干部、党员教师、党员管理干部、党员学生辅导员、党员学生、离退休党员的七个方面的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这是我校首次制定的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10月11日 在建校45周年之际,我校学生服务中心、学生自励中心和学生创业中心成立。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为“中心”揭牌。三个“中心”的成立,创新了大学生的培养模式,真正体现了学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理念。
11月29日 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在信息楼507举行,全体教职工党员、学生党员、离退休党员1000多人出席了会议。此次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形成了整改方案,建立了一系列的长效机制,对加快学校的内涵建设,迎接2006年的教学评估起到了保障作用。
大事记(2006年)
1月20日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第四届教代会暨第五届工代会第六次会议隆重举行。校长王新奎代表学校领导班子作工作报告,并就学校2005年财务决算、2006年财务预算作了说明。党委书记武克敏作重要讲话,就学校关于制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章程》作了说明。经小组讨论,主席团会议审定,大会表决通过了第四届教代会暨第五届工代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党委副书记夏斯云,副校长叶兴国、俞光虹、徐小薇及来自全校各部门的97名正式代表出席了大会,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共16人列席了会议。大会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楼巍主持。
3月14日“GATT之父”美国乔治敦大学约翰.H.杰克逊教授来我校,进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现状及改革”的探讨,并为我校师生作了专题讲座。
3月21日美国贸易副代表Karan K. Bhatia大使一行来到我校松江校区作访问演讲。校长王新奎在信息楼贵宾室热情接待了Karan K. Bhatia大使一行,向Karan K. Bhatia大使介绍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并与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3月28日由校长王新奎倡导,科研处启动,74位博士组成的“贸易与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举行。校长王新奎、党委书记武克敏、副校长叶兴国出席成立大会。
4月10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京召开大会,隆重表彰在去年底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公众建言献策活动中获奖的项目和个人。由我校法学院五位大学生所提的“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建立建全社会预警机制和重大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被授予一等奖。
5月17日我校特聘24位社会资深人士为特聘教授。特聘教授聘任仪式在古北校区学位后培训基地隆重举行。校长王新奎、党委书记武克敏出席会议并先后在仪式上讲话。
6月30日我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党委书记武克敏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再接再厉,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校的内涵发展作出贡献。校长王新奎,党委副书记夏斯云,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楼巍,副校长叶兴国、俞光虹、徐小薇,以及全体共产党员出席大会。大会由夏斯云主持。
7月24日NCGE国际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案例征集2006年中国区展示活动在我校学位后培训基地隆重举行。校长王新奎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题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创业素质培养》的主旨演讲。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楼巍致欢迎词。学位后培训基地主任王兴孙出席。中国科技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八所高等学校参加了本次展示活动。
8月6日我校2006年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关于制定〈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十一五”(2006-2010)规划纲要〉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创建校企结合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优异成绩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校长王新奎作了《校长办学思想和下一阶段评建重点工作要求》的主题报告。党委书记武克敏主持会议并作讲话,党委副书记夏斯云,副书记、副校长楼巍,副校长叶兴国、俞光虹、徐小薇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心组成员、教务处有关人员、各教学部门教学秘书、评建办执行组部分成员。
9月13日我校学生组成的中国代表队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SIFE 2006世界杯总决赛,获SIFE2006世界杯总冠军。我校SIFE队员稳健的发挥,流利的英语,结合电脑和实物展示,独特的视角和充满人文关怀的题材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赞扬。
10月30日王新奎校长在北京新华网接受“嘉宾访谈”栏目主持人采访,通过网络直接与广大网民进行交流。本次访谈的主题是“文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近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王校长还就我校勤工助学政策、师资队伍建设、高等教育收费等近20个问题作了解答。
11月22日我校校史馆落成开馆。
11月26日至12月1日我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欢迎会,热烈欢迎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文燕,教育部评估中心院校评估处处长刘振天,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市教委高教处处长丁晓东,以及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王新奎校长主持会议。经过一系列评估环节之后,专家组从对学校的总体印象、主要成绩、办学特色等方面作了反馈,充分肯定了我校的教学工作成绩和办学特色,还就学校进一步的发展提出希望。
12月2日由我校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SIFT-KAS WTO年度论坛在沪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入世五周年暨经济发展新形势展望”。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荣华,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我校校长王新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我校校务委员会主任武克敏,德国驻沪总领事Wolfgang Rhr博士等出席研讨会。来自学术界、企业界以及政界等300多人参会。
大事记(2007年)
1月9日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研究中心主任办公会议在我校古北校区召开。周汉民、于申、叶兴国、董世忠、朱钟棣、李牧、皮耐安、沈大勇等中心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叶兴国副校长主持。与会者就变更中心法定代表人、中心今后的活动方式和经费来源等重要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3月16日至17日,学校隆重举行中共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党委书记武克敏代表学校党委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为开创我校内涵建设的新局面而奋斗》的党委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
3月29日市科教党委召开了“平安单位”创建工作表彰大会,我校被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命名为2006年度“平安单位”。俞光虹副校长代表学校参加了表彰大会并接受授牌。
3月29日至30日,达能Trust国际商业策划大赛全球总决赛在法国巴黎举行。我校作为全国大赛冠军代表中国参加了本次大赛,并获得亚洲区第一名,全球第五名。
4月25日上午,上海市2007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展览馆召开。市委副书记、市文明委常务副主任殷一璀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王仲伟主持会议。我校荣获2005-2006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楼巍,宣传部副部长秦淑娟出席会议。
6月2日赛扶(SIFE)2007中国赛区总决赛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我校赛扶(SIFE)队员继5月中旬上海赛区成功出线后,又一次在全国总决赛中小组出线,跻身总决赛,最终获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6月7日我校366名松江区07特奥会志愿者来到上海特奥竞赛训练中心,接受了特奥会志愿者第一次正式培训,并受到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市长韩正和副书记殷一璀一行的接见和鼓励。
6月15日党委书记武克敏在教职工大会上宣读教育部关于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结论;校长王新奎、党委书记武克敏明确我校下一步发展目标,并就下一步如何具体开展工作作动员讲话。
6月经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评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我校经贸学院张永安教授主持申报的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欧盟对华政策调整及中欧关系研究——经贸层面的视角》获准立项。这是我校近年来科研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对学科建设和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7月27至7月29日,我校代表队赴京参加第三届“用友杯”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总决赛,与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各地的48所高校代表队同台竞技。本次总决赛的主题是“创业”,新颖的主题给参赛选手带来了挑战和压力,但却给了一直重视创业教育的我校代表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过激烈角逐,我校获得总决赛一等奖。
8月27日至9月6日新生军训期间,我校开展了以写家信为主要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活动中,通过播放专题片“背影”,充分唤起了2007级新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教育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9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我校校长王新奎教授就扩大对外开放问题进行了讲解,并谈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建议。
10月11日晚,当万众瞩目的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江湾体育场隆重闭幕,当特奥运动员们怀着满满的自信和对上海深深的眷恋挥手告别时,我校志愿者们也圆满地完成了本次任务。
11月23日校长王新奎、党委书记武克敏亲自“坐镇” 2008届毕业生推介会。本次推介会以”企业文化与大学生适应性”为主题,150多家企业就此主题与外贸学院师生进行探讨。
12月21日下午,上海特奥志愿服务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宴会厅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王仲伟主持会议。副市长、特奥执委会主任周太彤宣读市文明委、特奥执委会的表彰决定。市委副书记、市文明委常务副主任殷一璀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被授予2007年特奥会志愿者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2007年我校在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其中由我校教师主编的7本教材获2007年度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四门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上海市级精品课程;我校2007年度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市教委科研项目15项,校级科研项目37项,横向科研项目17项。
2007年度,第十三届中国财务学年会暨财务理论与实务论坛、由我校和《经济研究》杂志社共同主办的“贸易增长、贸易利益与贸易模式变革”理论研讨会、由我校人文社科部和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大事记(2008年)
1月7日下午,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在上海大剧院召开2008年工作年会暨表彰大会。我校在会上被评为上海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月19日至20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第五次教代会暨第六次工代会于在松江校区信息楼526室隆重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2008-2012年学科建设规划(草案)》;选举和产生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及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5月11日由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襄助的“中国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银河宾馆举行。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面对灾难我校师生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共捐款68万元,并举办“大爱无限——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教职工合唱比赛,用歌声传递祝福。
5月16日-5月17日,2008赛扶(SIFE)全国总决赛在上海“世博会议大酒店”举行,我校代表队在两天的比赛中与上海财经大学代表队、复旦大学代表队、北京大学代表队、香港大学代表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代表队等强队同场竞技,最终勇夺全国第三。
7月6日由我校承办的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08年首届中国WTO专业方向研究生暑期学校”在我校古北校区学位后培训基地举行。本届暑期学校的主题为“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农业议题”,共有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五十余名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参加。
7月9日上午,我校在信息楼507室召开新建二级学院成立大会。会上,王校长作了《关于我校当前的发展与改革工作》的报告。夏斯云副书记宣读了新学院成立的决定。校领导分别为新成立的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会展与旅游管理学院、商务信息学院揭牌。王新奎校长为新成立学院院长授行政印和院旗,武克敏书记为新成立学院书记授总支印章和党旗。
8月10日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上海市传递组委会向学校传递了上海市起跑仪式将在我校举行的信息,11日,赵雯副市长来校视察仪式现场,13日,我校正式接到组委会“关于认真做好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上海市传递活动相关工作的通知”,全校师生员工感到无比激动、万分自豪,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9月1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火炬接力上海市传递活动的起跑仪式在我校举行。校党委书记武克敏担任第五棒火炬手。
9月初我校在2008级新生中开展的两项活动受到了媒体的关注,这两项活动分别是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写家信活动和针对首批90后学生开展的专项问卷调查。感恩教育活动通过播放视频短片“鬓角”,激发新生对于长辈和父母的感恩之情,把这份情感写在信纸上,汇成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
5月至9月,我校外语学院和金融学院的党总支、图书馆和人文社科部的直属党支部先后完成了换届改选。根据党委的工作要求,本次四个单位党组织的换届选举试行了“公推直选”。“公推”改变了过去的提名人选的方式,采取了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公开推荐基层党组织的委员、书记和副书记候选人的办法;“直选”改变了过去党员选委员、委员选书记的间接选举办法,采用了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的委员、书记和副书记的办法,这在扩大基层党内民主方面大大推进了一步。
11月11日上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第二十一届运动会在松江校区运动场隆重举行。校长王新奎,党委书记武克敏,副书记夏斯云,副校长叶兴国、俞光虹,副校长、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徐小薇出席运动会开幕式。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各二级学院和各部门的领导及松江大学园区各高校体育部主任。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体育教学部主任崔树林主持开幕式。
11月12日下午,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莫负春,市教委德育处叶天放,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磊等来校调研、督导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试点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夏斯云陪同调研。人文社科部主任赵子文,直属党支部书记黄玮,相关教研室主任等参加了调研活动。
11月7日我校2009届毕业生推介会在上海金茂大厦隆重举行。本届推介会以“择业?择才——企业家与大学生对话综合素养”为主题,校长王新奎、党委书记武克敏亲自坐镇会场,向应邀出席的120余家知名中外企业推介我校毕业生。
11月17日下午, 主题为“创业精神与高等教育:当代大学生的责任”的高校校长圆桌会议在我校松江校区举行。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市政协副主席、我校校长王新奎,市教委副主任王奇,我校党委书记武克敏,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的数十名书记、校长出席了会议。
12月26日下午,我校在行政楼317会议室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由校党委书记武克敏主持。会场上,红色条幅和喜庆心情相映成辉,欢声笑语中映射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欢畅。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洁,副校长叶兴国、徐小薇,各党委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党总支负责人,老中青三代教师代表出席了座谈会。与会者欢聚一堂,共话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畅谈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总结学校发展的成功经验,展望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我校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推进二级教代会制度。截止12月26日,学校18个二级单位先后召开了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代会或教职工大会暨工会会员大会,并选举产生新一届工会委员会。
2008年,我校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市教委科研项目33项。
2008年,我校教学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财务管理》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学》获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另有3门课程获市级精品课程,6门课程获市教委级精品课程;英语(商务英语方向)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另有4个专业获上海市第三期本科教学高地建设项目。
2008年度,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第二十三届年会、第八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金融开放和金融法制”论坛、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讨会等大型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大事记(2009年)
1月10日我校第五届教代会暨第六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在松江校区信息楼526室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的主要内容:听取校长王新奎代表学校领导班子所作的工作报告;讨论、审议《2008-2012学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配套管理文件及2008年财务决算的说明;审议《教代会代表提案工作办法(试行)》(草案);选举产生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审议工会工作报告和工会经费审查报告。
3月6日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校党委突出实践特色,确定了我校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经贸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和决策咨询思想库”。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理清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克服了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等种种困难,形成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共识。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果。
4月2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在我校松江校区信息楼503室召开青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禹鹏、胡炜、杨定华一行前来调研。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应鸿庆、市民政局副局长方国平、市工商局注册处副处长韦浩、上海对外服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葛平参加调研。我校党委书记武克敏,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洁,副校长叶兴国出席会议。
5月1日上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招募启动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后勤综合楼广场举行。校党委书记武克敏和副校长、副书记陈洁共同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站揭牌,我校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站正式成立。
9月经学校申报,市教委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我校徐波教授领衔的“工商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确定为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在“国家级教学团队”项目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9月11日下午,“培养一流经贸人才,践行崇高教师使命”庆祝第25届教师节大会在信息楼507报告厅隆重举行。校长王新奎,党委书记武克敏,副书记夏斯云,副书记、副校长陈洁,副校长叶兴国、俞光虹、徐小薇在主席台就座,全校教职工参加会议。会上,王新奎校长作了临别讲话。他回顾了在外贸学院工作的历程,从“感恩、感谢和感言”三个方面谈了感悟和体会。
9月16日下午,我校校长任命会议在古北校区召开。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陆凤妹同志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关于孙海鸣同志职务任职的决定。孙海鸣任外贸学院院长。市教卫党委书记李宣海同志主持会议。
9月22日我校名誉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裘劭恒教授,因病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六岁。9月28日,我校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离退休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和来自法学界、理论界、教育界的海内外人士、裘劭恒的亲友向裘劭恒同志送行。
9月25日下午,我校“爱国歌曲大家唱——祖国万岁”歌咏大会在信息楼507室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武克敏、校长孙海鸣,校党委副书记夏斯云,副书记、副校长陈洁,副校长叶兴国、俞光虹、徐小薇出席并在前排就座。全校各党总支和直属支部组成14支队伍参加了此次歌咏大会,演唱了《南泥湾》、《保卫黄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爱国歌曲。
10月19日我校“迎世博倒计时200天”系列活动在校举行。校党委书记武克敏出席“世博志愿者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和“区校共建签约仪式”,并作了讲话。武书记宣布第五期志愿者培训学校招募工作正式启动;我校八个二级学院分团委分别与上海市六家街道举行“区校共建”签约仪式。
10月至12月,我校10个二级基层党组织全面实行“公推直选”办法选出新一届委员会。按照基层党组织换届改选公推直选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经基层党组织提出、校党委组织部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组织考察、校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公示、党员直接选举等,产生了各有关总支、直属支部新一届委员会。
11月13日从世界贸易组织获悉,我校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请设立“世界贸易组织教席计划”申报成功,最终入围全球12所教席院校名单。我校荣获WTO(含关贸总协定)历史上的首批教席,张磊教授荣获WTO史上首批WTO教席主持人,成为由WTO秘书处培养的12名国际学术带头人之一。
11月26日下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宋德民、上海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处长马宪国、副处长李蔚、上海市教科院院长陈国良等领导来我校就更名大学的相关工作进行调研指导。调研指导工作会议在松江校区信息楼501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武克敏、党委副书记夏斯云、副校长俞光虹出席调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会。
11月27日由我校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高层国际研讨会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经济全球化——挑战与对策”。校长孙海鸣,副校长叶兴国,上海市政协副主席、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教授同来自南京和上海的专家、教授以及德国驻沪总领事Albrecht von der Heyden 博士,德国专家Kurt Fasser博士等来自学术界、企业界以及政界的30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12月27日我校2009年度党员代表会议在信息楼526室举行。110名党员代表参加会议,各民主党派支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校党委书记武克敏代表党委作题为《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进学校建设取得新发展》的工作报告。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夏斯云主持。
2009年,学校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增1项国家级课题、27项省部级课题。学校主动对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继上海市人文社科基地正式挂牌后,获准成立市委宣传部、市府发展研究中心下属的“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室”,建立开放性的国际贸易论坛平台。我校教师在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决策咨询和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9》的编撰和翻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我校在培养学生成才、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方面卓有成效。我校学生分别获得中国会展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冠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上海赛区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冠军。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层层选拔,有46名大学生应征入伍,有6000名大学生报名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有一名学生被选拔为“世博特使”前往土耳其进行探访。
2009年,我校在落实《学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学校新增国家级教学团队、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特色专业点3个建设项目。获得1个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4门市级精品课程、7门市教委重点课程、2门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获得7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在市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2009年,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先后举行了“扬名师风范,展育人风采”月沙龙活动和“教育让生活更美好,教育让世博更精彩——教职工诗朗诵和双语演讲比赛”弘扬崇高师德。学校还评选出3名2009年度校师德先进个人。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校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困难,学校高度重视,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就业工作。1月7日,王新奎校长在信息楼500百人报告厅为2009届毕业生代表作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就业主题报告。同一天,学校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党委书记武克敏传达了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上讲话精神,分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学校高度重视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校被评为上海市高等院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下半年,我校分别召开2010届毕业生推介会和2010届就业工作推进会全面开展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